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丙午之耻,是指宋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因发生于靖康年间,故称“靖康之变”,又因靖康年为丙午年,故称“丙午之耻”。[1][2] 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冬,金太宗完颜晟以宋朝未遵守宣和五年(1123)两国订立的“海上之盟”为由,兵分两路进攻宋朝。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随后跨过黄河,陈兵开封城下。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宋徽宗匆忙禅位于其子赵桓(宋钦宗),为南逃做准备。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钦宗与金国签订割地议和协议,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个战略重镇以换取金军退兵。同年八月,金人指责宋人违约,再次南侵;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拘禁。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北宋灭亡。五月,金人将徽宗钦宗、皇室宗族以及妃嫔宫女、乐师画师、书籍珍宝等共三千余人劫掠而去,随军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2][3][a] 事件背景
宋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