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水

攸水
[yōu]水属于湘江水系。源出江西省莲花县六市乡武功山,在汉代时流入湖南境内,向南流至攸县,汇入洣水,在攸县当地也有人叫其伯水,古名叫攸溪。
攸水至官田,与兰村、峦山支流汇合,形成“三江合流,二桥横锁”的一道关隘。1958年,在“大跃进”的劳动号子声中,攸县醴陵两县人民在官田易家坳修筑了两座拦河大坝,截断群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让攸水在这里汇聚成一个湖光山色相映,蓝天白云倒影,波光粼粼,碧浪万顷的酒仙湖。拦河坝于1960年合闸蓄水,湖区集水面积为61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3亿立方米,平均宽度为500米,最大宽度为2300米,平均水深37米,深水航道为24公里。酒仙湖两岸群山巍峨,层峦叠嶂,林木葱茏,四季竞翠,湖区空气清新,碧水蓝天。曙光微熹间,晨风吹皱湖水,涟漪粼粼;渔舟唱晚时,皓月银波,鲤跃蛟跳。酒埠江水库现更名为“酒仙湖”。由攸水汇聚而成的酒仙湖像一块碧玉镶嵌在富饶美丽的攸县土地上。如果说酒仙湖是美女的眼睛,那么,攸水就是眼睛里的液晶体,置身其中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让人有当年苏东坡遗世独立、辱宠皆忘、逍遥而居的惬意感觉。随着两座拦河大坝的筑建,酒仙湖下建成的南、北两条干渠,像两条巨龙匍匐在攸、[]大地,灌溉着两县数万亩农田。攸水流域面积1256平方公里,其中攸县境内总面积123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6.5%。

基本信息

攸水发源于江西省莲花县的公德山,原有干流长140公里。酒埠江水库建成后,1980年测量干流为111.1公里,在攸县境内为100.1公里。流域面积1256平方公里,其中攸县境内为1239.7平方公里,约占全县面积的46.5%。攸水从源头出发,经鸟石岭进入攸县柏市的石桥,在凤塔与另一源头泉塘水汇合后折向西北,经柏市向西,过中洲、吉林桥、黄丰桥、乌井冲、昭村至官田。在官田与鸾山水、兰村水汇合,经心田、酒埠江、普安桥、宏市、观背潭、罗家谭、高车头、[zhè]桑渡,在攸水渡汇入[]水。酒埠江水库建成,在乌井冲入库,水流经大坝、人工湖再入攸河。从源头算起,攸河在攸县横亘东中部地区,流经柏市、黄丰桥、鸾山、酒埠江、网岭、新市、大同桥、上云桥、莲塘坳、县城区等10个镇区。
千万年的攸水从深山而出,在攸县的大地上形成了多个冲击平原。上游有昭村、琴陂、心田3个山区小平原,中下游有攸县最大的新市(含网岭、大同桥、上云桥)中部平原。在农耕文明的社会里,新市平原主导了全县经济,如今仍是稻米主要产区。攸水曾有几十座陂坝,百多部筒车,将攸水提引,滋润着两岸土地,养育了两岸子民。较为有名的有白露陂、白茅陂、许公陂、红石陂、塘陂、赵家陂、大漠陂、河滩陂、新陂[]陂(后称共和陂)、盘陂、东陂等。一道陂坝就是一道丰收屏障,就留存了许多故事,记叙着故土乡贤名士的功绩。那一排排筒车,更是农家的一种奇趣,它日夜不息,舀水灌溉,伊伊呀呀的鸣唱,就是民众最甜的丰收曲,也是乡村特有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