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车(英文名:chinese noria),又称水轮、天车、翻车,[1]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水利灌溉机械,[2]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设备。[3]其形状与纺车相似,以木为轮,轮周绑着许多竹筒,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将水汲到高处。[3]
筒车发明于唐朝前期,并于唐宋以后普及江南各省以及甘肃、宁夏,只要有溪河则有筒车。[3]随着现代提水工具的发展,筒车逐渐让位于机械电力和农田水泵,到80年代初,筒车减少到了2000多架。[3]筒车出现在唐代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如诗豪刘禹锡《机汲记》中的“比竹以为畚[běn],置于流中,中植数尺之臬[niè],辇[niǎn]石以壮其趾,如建标焉”,[4]诗圣杜甫的诗句“连筒灌小园”等。[2] 筒车有如下优点,一是制作简单,木竹材料可就地取材;二是经济合算,造价低, 效用高,比机、电提灌费用低;三是管理方便,易管护,易维修,可满负荷运行,深受山区农民喜欢。[3]
简介
据史料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