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地胆-抖音百科
金疮小草(学名:Ajuga decumbens Thunb.),为唇形科(Lamiaceae)筋骨草属(Ajuga)的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散血草、苦地胆、白毛夏枯草、筋骨草、活血草等[1][2][3],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家,[2]在中国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3]生长于海拔360-1400米处的山谷溪旁阴湿的草地上、林下湿润处及路旁草丛中[2][4]。 金疮小草具匍匐茎,绿色;基生叶较多,叶片薄纸质;轮伞花序,多花;花萼漏斗状,花冠淡蓝色或淡红紫色,稀白色,挺直;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腹部有果脐。花期3-7月,果期5-11月。[2] 金疮小草全草可作中药材入药,据中国药用典籍记载,金疮小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凉血散血的功效;[3]中国浙江、安徽、四川的几家药厂用全草提取液,生产筋骨草片剂,有的厂家用全草提取木犀草素来生产片剂。[5]同时其花形美丽,适应性较强,可作地被植物,适合做湿生绿化等。[6][7] 历史记载
金疮小草在中国记载历史悠久,据考证,金疮小草始载于唐代《本草拾遗》,书中记述金疮小草“生江南,落田野间下湿地,高一二寸许,如荠叶短,春夏间有浅紫花,长一梗米也”。金疮小草的别名白毛夏枯草首见于清代《纲目拾遗》,记载其“产丹阳县(今江苏省境内)者佳,叶梗同夏枯草,惟叶上有白毛,今杭城西湖凤凰山甚多”。同时期的药用专著如《百草镜》《植物名实图考》等也有关于金疮小草形态特征及药用功效的记述,同时也称其为“雪里青”“见血青”“白头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