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湾(Chai Wan[1]),位于中国香港岛东端,西北与筲箕湾接壤,背靠歌连臣山,北面临海,[3][7]涵盖杏花邨、小西湾等区域。[2][8] 柴湾旧称西湾,据传因此地产柴薪而得名,[3]东部小海湾保留有“小西湾”之名。[2]柴湾早在南宋时已是一个聚居村落,清初展界后,即有广东东江一带五姓客籍家族迁居,建起大坪村、西村等小村落。[3]但到1841年人口普查时,柴湾只有一个30人的村落。二战后,大量大陆移民涌港。1951年,港府设立柴湾临屋区。20世纪70年代,柴湾兴建大量工厂,成了新兴工业区。[2] 新翠花园被称为柴湾的“心脏”,除了是地铁支线的终点站外,还有巴士总站、的士站和专线小巴站,可来往湾仔、中环、小西湾等地。[6]中巴珍宝厂位于柴湾道与永泰道交界,是中巴其中一个重要的巴士停车场,主要用作晚间收车后停泊巴士,亦用作停泊部分退役车。[9]柴湾境内聚集多所中小学及专业学院,如张振兴伉俪书院、中华传道会刘永生中学等。[10][11][12][13]此外,柴湾主要景点有柴湾罗屋民俗馆、柴湾公园等。[5][6]柴湾罗屋民俗馆是一间典型的客家村屋,是柴湾区内唯一仍保存的清代前期建筑,原本属于一名罗姓客家人,因此取名罗屋。[5] 名称由来
柴湾旧称西湾,据传因此地产柴薪而得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