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汝骊

原福建省政府委员
殷汝骊(1883—1941),字铸浦,或铸夫,号柱公。浙江省平阳金乡镇人。殷汝耕之兄。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金乡卫西初等小学堂,提倡新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东渡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科,加入同盟会。[1][2][3]1911年回国,民国成立,当选为国会议员,蒋尊簋(百器)任浙江都督,召集在杭的浙江士绅商讨,[4]制订了一些地方政治措施。[5][6][7]其中财政部分就是由殷汝骊拟订的。[8][9][10]

人物生平

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人纷纷流亡日本,多数生活困难。’由殷汝骊筹募款项解决。李根源等在东京大森地方浩然庐设立志成学校,由殷汝骊主持校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8月,在东京的国民党人组织了“欧事研究会”,殷汝骊为会员,奔走甚力。护国战争时,在广东肇庆军政府任职,有志于海南开发,亲往琼崖考察后,写成《开发海南岛计划书》,由神州国光社印行。
民国5年夏,北洋军阀与国民党人联合组成段祺瑞内阁,其中国民党人仅主外交、财政、司法三个部,殷汝骊任财政部次长。段系政客不甘于大权旁落,百端攻讦,遂去职。在任时,有意于家乡矾矿的开发,集资25000元,使义兄林赞卿回乡开办东瓯明矾实业公司。经营失利后,股东纷纷退出,殷汝骊独自增股,改组为兴记矾厂。后来,兴记生产的“兴记大明珠”驰誉上海香港市场,推动了家乡矾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