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童子叠置伎俑

现藏于西安博物院的唐代三彩陶器
三彩童子叠置伎俑,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三十一号唐墓,是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2002年配合陕西师范大学的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的。该陶俑属陪葬品,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西安博物院[2][1][3]
伎俑通高40.8cm,共5层,底部大力士双目圆睁,腹部圆鼓,双手作平衡状,双腿分开站立于底板上,头上顶有两组六个童子,每组三人。最顶端童子身穿开裆裤,作高空撒尿状,其余童子均作各种不同的动作,造型优美。[2][1]
此件三彩童子叠置伎俑表现生动异常,是目前仅见的此类题材唐三彩作品,对唐代杂技的刻画较为细致,是表现唐代娱乐活动的代表作品之一。[2][1]

基本情况

三彩童子叠置伎俑通高40.8cm,由7人分成5层组成:底部为一位少年大力士,双目圆睁,袒胸露腹,双脚开立,张臂握拳,表现出力挺千钧之势;第二层是两个童子,单臂拥抱在一起,单腿并立在一块,脚踩少年头顶,其余的手臂和腿脚呈伸展状,童子面含微笑,憨态可掬;第三层是一个童子,双脚站立在下面两童子的肩上,双臂平伸,双手握拳;第四层有两个童子,各用一足立于下面一个童子的双肩上,造型与第二层相同,但看上去更为险峻;最高一层是一小童,站立在下面两童子的肩上,小童顽皮可爱,站在高高的人梯上,双手还调皮地拉开裤裆,作撒尿状,童趣盎然,天真无邪。整个器物艺术表现力强,体现出唐代三彩技艺的高超。[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