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团

与周围海水存在差异的宏大水体
水团(英语:water mass),在海洋学中是指具有特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大规模水体,这些特征使其能够与其他水体相区分。水团的概念最早由B.海兰-汉森在1916年提出,并在1929年由A.德凡特进行了详细定义。水团的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温度、盐度、化学物质的比例以及其他物理量[1]

形成与变性

大多数水团最初在海洋表面形成并获得其初始特征,随后经过混合、下沉和扩散的过程逐渐发展。初始特征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海陆分布以及当地环流特点。一旦形成,水团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终可能因动力或热力学效应而下沉至与其密度匹配的水层。通过扩散和与周围海水的持续混合,水团会在表层下方形成更多种类的水团。水团的变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区域变性、季节变性和混合变性。

核心与边界

尽管在同一水团内不同区域的海水特征可能存在差异,但总有部分水体最能代表该水团的特征并且变性最小,这部分被称为水团的核心。核心的位置变化趋势通常反映了水团扩张的方向。从核心向外,水体会逐渐变性直到失去原有水团特征的地方,这里就构成了水团的边界。当两种不同性质的水团相遇时,它们之间的混合带可能会形成海洋锋,这是一种宽度有限的过渡带。如果这两种水团的特征差异显著,则海洋锋中海水的物理、化学、生物乃至运动学特征会发生急剧变化。海洋锋中海水混合加强,生物生产力提高,常形成优良渔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