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云(1931年3月3日—2003年7月20日),原名王守贞,河北省秦皇岛人,中国评剧表演艺术家,工旦角,曾任沈阳评剧院一团副团长、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2][1][3][4] 1940年,9岁的韩少云开始向继父学戏,先后受教于早期评剧演员刘子西、金开芳,兼学京剧、河北梆子,能文能武。后专攻平剧青衣,花旦。14岁时以艺名“韩少云”参加演出。1946年,她开始挑梁演戏。新中国成立前,在秦皇岛、唐山、天津一带共演出了100多出戏。1950年夏,韩少云调至东北唐山评剧院。1953年,她携剧目《小女婿》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演员一等奖。同年,《小二黑结婚》再次获得东北区戏剧、音乐、舞蹈汇演优秀表演奖。1954年到1966年是韩少云的表演的高峰期,她在沈阳先后表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杨三姐告状》《西施》《金沙江畔》《杜鹃山》等剧目,这期间凭借剧目《杜鹃山》中的角色“贺湘”获得优秀演员奖。[5][2][3][6] 文革期间,韩少云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去辽中县潘家堡公社潘家堡大队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禁止唱戏。1972年春,韩少云被调至辽中县宣传队,搞文艺辅导工作;同年夏,调到沈阳评剧团,并进入《龙江颂》剧组,做唱腔创作,辅导青年演员和舞台工作。1978年,她在沈阳市表演赛中获得荣誉奖。1979年,她在沈阳市表演赛中再次获得荣誉奖。1981年,她排演了《家》。1989年,韩少云从沈阳市评剧院退休。2003年7月20日,韩少云因心脏病突发在沈阳逝世,享年72岁。[5][2][3][6] 韩少云曾获“沈阳市荣誉文艺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韩少云一生致力于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