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蕊薯蓣

薯蓣科缠绕草质藤本植物
叉蕊薯[](学名: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横生,竹节状,长短不一,直径约2厘米。茎左旋,长圆柱形,无毛,有时密生黄色短毛。单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雄花序单生或2-3个簇生于叶腋;雄花无梗,在花序基部由2-3朵簇生,至顶部常单生。[shuò]果三棱形,顶端稍宽,基部稍狭;种子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成熟时四周有薄膜状翅。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在中国分布于四川西部、贵州陕西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河南台湾福建等省。常生长于海拔1500-3200米的河谷、山坡和沟谷的次生栎树林和灌丛中。
叉蕊薯蓣根茎含甾体皂[gān]元1.7%,其中包括两种[dài]元,以薯蓣皂苷元为主,同时含少量约茂皂甙元,这二种皂苷元的化学结构仅在侧链上有差异,这样的混合皂苷元可以不经分离而直接作为合成甾体激素的原料。中国民间常用根茎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酸痛,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白带、毒蛇咬伤。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横生,竹节状,长短不一,直径约2厘米,表面着生细长弯曲的须根,断面黄色。茎左旋,长圆柱形,无毛,有时密生黄色短毛。单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宽心形或有时近截形,边缘波状或近全缘,干后黑色,有时背面灰褐色有白色刺毛,沿叶脉较密。花单性,雌雄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