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简介
清嘉庆县志载,张载(横渠)隐此读书讲学,故名贤山。这里道路蹊径幽奇,峰峦迂回俊秀,眺望终南渭水,远山掩映,近水如带,每当夕阳西下,霞光映古刹,葱郁古树,殿宇亭台,筛映光辉,曲回迂折,暗洞通明。"贤山晚照"为扶风八景之一。明清以来,文人雅士常游贤山,题吟甚多。明杨博游贤山碑尚存。寺内元代砖塔、明清建筑、张夫子殿、大佛殿、山门、僧舍等古建筑于1958年被拆毁尽净。1984年以来佛教徒自行重修佛殿五间、僧舍灶房两幢。贤山古刹初步恢复。 庭竖丰碑,文意高古,中序:寺始于唐世至大元至正时,有僧名贤齐者,年二十游方至此,凿洞以居,历年九十,脚迹不至人间。二虎常为守洞,乡入德之,故名贤山。是山以僧彰名,非宋之横渠读书而名者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