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秦争霸战争

公元前627年秦国和晋国之间的战争
春秋中期,晋为独霸中原,阻止秦东进图霸而进行的重要战争。
自前627年至前558年,70多年间,秦晋经过崤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新城之战河曲之战辅氏之战麻隧之战,栎之役,迁延之役等重要战役,秦国晋国牢牢封锁在函谷关和桃林塞以西,晋国控制了河西地区(秦晋大峡谷中下段的黄河西部区域)的诸多城池。晋国得以长期称霸中原,秦国则独霸西戎。在秦晋争霸战事的同时期,晋国不得不南下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展开晋楚争霸。前627年[xiáo]之战后,秦国立即将其先前在秦攻[ruò]之战中所俘楚将释放,与楚国结盟,共同对抗晋国;晋国为了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同时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最终晋国将秦、楚两个大国完全压制,实现了长期独霸中原。

战争背景

晋国称霸

晋献公在奉攻茅津后不久,即“假途灭[guó]”,一举兼并北虢、虞两国。控制了茅津渡口及桃林、崤函,抢先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献公死后,晋国内乱,公子夷吾逃秦。他深知穆公有控制桃林等地之企图,愿献虢略(今河南灵宝)至华山间“河外五城”以换取秦对其争位的支持。在秦协助其返晋为惠公后,他背约不肯将该地拱手送秦。穆公曾谋划杀夷吾另扶重耳为君,因事泄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