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隧之战-抖音百科
战争背景
晋国自公元前627年的肴之战之后,霸业受到秦、楚联盟的影响,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地位。因此在晋灵公、晋成公时,霸业中衰,被楚国夺得中原霸主的地位。晋景公继位后,采取了新的战略:第一,消灭赤狄;第二,在公元前589年的鞍之战中战胜齐国,拆散齐楚联盟;第三,派屈巫通吴,联吴制楚;第四,拆散秦、楚联盟。 公元前582年冬,晋景公主动释放楚国战俘钟仪,楚共王则派公子辰出使晋国,“请修好,结成”。公元前581年春,晋派大夫籴茷至楚回报公子辰之聘。同年五月,晋景公病故,晋厉公继位后仍奉行和楚政策。公元前579年,在宋国大夫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士燮与楚国的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第一次弭兵会盟,两国同意暂息兵戈,停止战争。同年,晋大夫郤至至楚,楚大夫公子罢至晋,互相聘问,晋楚两国出现了难得的和平局面。 秦、晋两国自肴之战之后,冲突不断,两国共经历大小十余战,比较大的战争有公元前620年的“令狐之战”、公元前615年的“河曲之战”和公元前594年的“辅氏之战”。晋国胜多败少。晋厉公继位后,向秦桓公作出和平试探,两君约定在令狐(今山西省临猗县西)相会。公元前581年冬,晋厉公先至会所,而秦桓公却不肯渡河,仅派大夫史颗到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厉公亦派大夫郤犨到河西同秦结盟。归国后秦桓公即背叛令狐之盟,联络楚国和狄人共谋伐晋。楚共王拒绝了秦国的要求,并向晋国通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