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桓公

春秋时期秦国君主
秦桓公(生年不详—公元前577年),名荣,春秋时期秦国君主,在位28年,秦共公之子。[1]
公元前605年,秦共公去世,其子秦桓公继位。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派兵攻打晋国,两军在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交战。公元前581年晋景公病重,派使者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前往晋国为晋景公治病。公元前578年五月,秦桓公与诸侯联军在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展开激战,秦军大败。公元前577年,秦桓公去世,葬于义里丘北,其子秦景公继位。[1]

人物生平

秦桓公,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在位。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81年),与晋厉公沿黄河结盟,后秦国违背盟约,与翟族合谋攻伐晋国。秦桓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79年),晋国派遣大夫魏相秦国宣告绝交,即率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讨伐秦国,秦军战败逃跑,诸侯联军追击至泾阳,而后还师。秦桓公继位二十七年后去世,其子秦景公继位。

为政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