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寺

通海秀山著名景点
涌金寺位于云南佛教四小名山之一的通海秀山西汉时期即有僧人于山顶结庐而居。至宋朝理宗嘉熙年间(公元1237--1240),有高僧于秀山山颠,独坐繁星下,生草为座,入甚深禅定。定中现观五朵金莲从地涌出,金光灿然,照彻大千世界。因瑞象暗含五方佛之佛教玄义,高僧当即以锡杖划地为记,于此处兴建刹,刹名涌金。又于建寺时掘地得金若干,以充建寺之资。此一瑞象,实为佛菩萨的加持护佑。故涌金寺能于千年当中,一直名震滇中。鼎盛时期僧人达数百人之众。寺院初始以华严为宗,弘化一方,为云南华严宗祖庭之一。其后则以禅宗五派,临济、曹洞、云门、[wéi]仰、法眼交替住持弘化。寺院建筑坐南朝北,为倒风水格式。一反坐北朝南的风水常规,实属罕见。此一独特风水布置,祖师既有依山而为的方便,尚有不为人所易知的甚深密意,所谓佛陀法轮常转,因机设教,应病以药。诸佛菩萨能以菩萨正法轮化人,亦能以忿怒威猛的教令轮化人,上天入地种种手段莫不是一片悲心慈航!

特色

据寺中明·隆庆五年《重修涌金寺禅林记碑》载:“寺创自宋之嘉熙,修于元之至正。”至今有800多年历史,历经明清各代修[]。寺呈中轴线,由大雄殿,东西配殿,黄龙坊、白马坊、雨花坊、古柏阁、东西走廊,药师殿及两耳楼、禅房、山门等组成。特别是古柏阁,完全保存了宋《营造法式》风格,其斗[gǒng]、梁枋、柱子都透出了宋代北方的建筑特征。而且在底层用矮柱铺作斗栱,又反应了南方杆栏式的风格。

风景

涌金寺位于秀山上部,创建于宋朝理宗嘉熙(公元1237-1240年)间,修于元惠宗至正(公元1340-1368年),近千年均为滇中大刹,子孙丛林,明清时寺内僧人达百余人。涌金寺依山而建,层叠而上,殿宇雄伟,气势恢宏,秀山"三绝"之二的宋朝古柏、元朝香杉植于院中,古代文人的诗碑裱嵌于壁,大殿内馨香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殿外古柏参天,钟、鼓之声相应,真是滇中大刹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