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路街道

上海市卢湾区辖街
顺昌路街道位于上海市卢湾区东部,东临肇周路,西沿重庆南路,南起徐家汇路,北至合肥路。

历史沿革

民国3年(1914年)划为法租界。沦陷期间一度属第八区、第一区。民国34年12月属第五区(即泰山区、嵩山区)。1950年分属嵩山区第二、三办事处,1956年分属肇周路、顺昌路、建国东路3办事处,后建国东路办事处撤销。1958年12月顺昌路、肇周路办事处合并。1960年4月,更名顺昌肇周街道,6月改顺昌路街道。
境地原为城厢西南沿,东濒肇嘉浜入城段,至清末民国初尚有费家巷、西费家巷、卫家巷、蔡家宅、徐家宅、姚家宅、施家宅、斜桥头等村宅,东南端斜桥,筑于明嘉靖年间,为城厢去松江府城的水陆要孔,缘桥环周渐为集市。清末,肇周路辟筑,连斜桥南路(今制造局路)成为当时交通干道。划入法租界后,康悌路(今建国东路)、菜市路(今顺昌路)、劳神父路(今合肥路)、杜神父路(今永年路)相继辟筑,人口日增,地价上升,旧式石库门里弄大量兴建。至1949年,共有里弄135条,成为区境内旧式里弄集中的住宅区。规模较大的有恒庆里、恒昌里、福熙村、安顺里、信陵村、天祥里等。80年代起,地区景貌改观较大。至1993年,新建多层住宅51幢、高层住宅4幢,随着市政建设和地块开发,改造步伐正趋加快。
从20年代起,外省移民大量迁入。其籍贯结构,以大康里为中心的与华界结合部苏北籍居多;菜市路信陵村一带,因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迁此,广东、福建籍较集中;三星坊、梨园坊等则浙江集集中。当时居民多店员、小商贩等,苏北籍居民多人力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