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铁路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民营铁路
潮汕铁路自潮州西门外起至汕头厦岭,由当时爪哇华侨张煜南兄弟集资兴办。1904年3月开工,1906年10月竣工,全长39公里。该路因不让铁路落入日本侵华军手中而于1939年拆除。中国第一条华侨出资兴办的铁路是1905年修筑的潮(州)汕(头)铁路。

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广东汕头被辟为通商口岸。汕头一带物产丰富,地界海疆,近通省会,远达南洋,为通[]路口。从1888年起,美、日的一些机构就曾企图修筑潮汕铁路,但均未获清政府的同意。
20世纪初,在“收回利权”、“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下,爱国华侨纷纷集资回国兴办企业。此后,张振勋被任命为闽广农工路矿大臣,上书《招徕侨商兴办铁轨支路》奏准,他立即邀张榕轩回国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在张振勋的大力邀请下,张榕轩接受了清廷工部和矿务铁路总局的意见,在韩江下游修筑潮汕铁路,并预备日后将铁路从潮州延伸到梅县
1903年,广东嘉应人,南洋侨商张榕轩呈请修建汕头铁路,向清廷上书称:“方今国家举行新政,首先铁路为大宗”,请求修建汕头到潮州的潮汕铁路,提出广东之汕头“为潮州咽喉要隘”。可“招香港、南洋各华商及洋籍人集股开铁路,名曰潮汕有限公司。”当时全国各大铁路均系筹借外款修建,路权尽失。朝廷也希望:“其小枝分路,若有华商集股兴办,亦足为保持利权之一助”,且认为“此路本轻利重,华商不难自力。”因此,批准张氏等集股商办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