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滨湖科学城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规划面积491平方千米[1],包括肥东、肥西2个县和包河、蜀山、庐阳3个区的部分区域,覆盖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3个省级开发区,是中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承担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等工作[4]。其位于合肥市主城区南部和西部,合肥市滨湖新区紫云路与西藏路交口[2]。 合肥滨湖科学城的建设项目于2018年5月29日公开招标[5],并在同年10月9日正式揭牌[2];2020年10月至12月,合肥市委第一巡察组在巡察中肯定了其在规划建设和项目推进等方面的贡献,也指出了一些整改不到位的问题[6];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 到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其建设成果[7][8]。
合肥滨湖科学城以量子信息科学和新能源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尖端引领、集中布局”为原则[9],它是合肥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肥市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功能的主要平台[10]。同时,还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和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以及安徽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3]。 发展历程
建设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