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3月7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公元前157年7月12日—前141年3月7日在位。[5][4]
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刘启出生于代国中都县(今山西平遥),刘启10岁时被立为太子,期间因弈棋事件误杀刘濞之子,被刘濞怀恨在心,暗中伺机谋反。[7]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之后登上皇位,次年改为前元元年。执政期间,汉景帝刘启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采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景帝前元三年[a](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在军事上,汉景帝设定建立苑马制度,将鼓励民间养马改为官方机构养马,使西汉的马政制度初具规模,同时招降匈奴诸侯王,采取以胡御胡的战略。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于未央宫,享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汉武帝即位后将其葬于阳陵。[5][4] 汉景帝时期是西汉治国思想变化的重要转折期,汉景帝改变了汉初黄老无为的治国之道,削弱地方势力并加强皇权,为汉武帝开创汉武盛世奠定基础。[8]但刘启因母亲窦太后的缘故,封舅舅窦少君及其子窦彭祖为侯,开启了汉代以姻亲封外戚为侯的先河。[9]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价:“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清净恭俭,安养天下,七十多年间国家没有大事发生。”[10]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