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地村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屏城乡东南部,距屏城乡8公里,东临甘棠乡洋头寨材,南同后井、材头村接壤,西临南湾村,北与上凤溪村交界,全村就一个自然村,划4个村民小组,全村105户475人。划为行政村,设有村委会。 2020年5月,入选2019年度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历史沿革
厦地村,古称二十二都八保华地境,村民纯为郑姓,始祖郑宗安是浙入闽始祖郑昭后裔,在后周任相位,自河南入闽定居汾阳,是前汾溪村郑氏的开宗始祖,繁衍三支,第二支派郑均志公迁厦地,为厦地村始祖。 厦地村,历史上素有屏南四大书乡之一的美称。文革前宗族祠堂内悬挂着“进士”“岁进士”“进士及第”“拔贡”“文魁”等牌匾共八块,这此文物在文革期间做为破旧的牺牲品,全毁于一炬。郑氏族谱也在文革中被毁,从而无从考究。现含今从一本下房残缺不全的家谱手抄本部分史料记载,仅下房一房从清朝嘉庆年间至宣统元年这一百多年中,入国子监的太学生近80人,其中有的还很优秀,如郑万春,道光十五年县试为第四,府试为第二名,省试为第二名。“拔贡”、“副拔贡”的有多人。下房一房中任九品取以上的有12人,其中郑霖济为同泽庚午科第三十三名举人,曾在宁德霍童教学,后掌教职工于双溪书院、周宁狮城书院。郑盛璜[huáng]为宣统元年己酉科拔贡,曾任狮城高级学校校长,郑年鸿为贡生,任过闽省议员,郑盛鎏光绪十五年省试第十九名,宣统元年省试为拢贡第四名,任过鹏路议事会议员,第八区区长,后从事教学,任古邑十八都商学校长,历史上从一教书的人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