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走鲸-快懂百科
游走鲸(拉丁文名:ambulocetus natans),又名走鲸、陆行鲸,是哺乳纲鲸目陆行鲸科走鲸属的一种,分布在巴基斯坦一带。游走鲸的摄食习性为肉食性,生 活于距今约四千九百万年至五千万年前(始新世)的地球时期。游走鲸是一种早期的鲸鱼,具有半水生哺乳动物的习性,可以同时行走及游泳。其外表像鳄鱼,约有3米长,后肢较适合游泳。据推测,游走鲸可能像水獭及鲸鱼一样摆动背部来游泳。游走鲸的化石在巴基斯坦附近被发现,这一地区在始新世期间是欧洲大森林边缘。游走鲸的化石显示了鲸鱼从陆上的哺乳动物演化出来的过程。游走鲸的牙齿化学分析表明,它可以出入淡水及海洋区域。游走鲸没有外耳,而是通过头部贴近地面感受振动来追踪猎物。在走鲸的时代,巴基斯坦是近古地中海的海岸区域。 形态特征
游走鲸长大约为12英尺,大小似大的雄性海狮。看起来像水獭[tǎ]与鳄鱼的合体。头大,吻突长,眼位于头 部背侧面。头、颈部的肌肉强大,其突出的牙齿用来捕食鱼类。吻突长,眼位于头部背侧面。头、颈部的肌肉强大。下颌的形状显示在下颌与中耳间有软组织相连接。在现代齿鲸类,连接下颌与中耳的脂肪块具传递声波的作用。游走鲸前肢短,五趾,趾端具短蹄。后肢短,但足很长,四趾。长桨状的足可在水中划水。分析其骨骼氧同位素的比例,显示游走鲸鲸有时饮用海水,有时饮用淡水。推测游走鲸猎食的方法与现代的鳄类相似。发现于南亚北部一带。 游走鲸的外表像鳄鱼,约有3米长。它的后肢较适合游泳,可能像水獭及鲸鱼般摆动背部来游泳。有指游走鲸像鳄鱼般猎食,潜伏在浅水地区捕猎不为意的猎物。就其牙齿的化学分析发现游走鲸可以出入淡水及海洋区域。游走鲸没有外耳。它会将头贴近地面感受振动,藉以追踪猎物。科学家认为游走鲸是早期的鲸鱼,原因是它有类似的水中特性,包括鼻有潜入水中的适应性,而其围耳骨的结构像鲸鱼的可以在水中听声。另外,它的牙齿亦与鲸鱼的牙齿相似。游走鲸的眼睛位于颅骨上 端,这代表它们多半对于水面上的猎物有兴趣。它们宽大的脚掌可以用来划水前进,或是在上下摆动身体时作为桨提供推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