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淳

唐代经学家
陆淳,即陆质(?-806)字伯冲,后改名质(避宪宗讳)。吴郡(郡治今江苏吴县)人,唐经学家。授左拾遗,历信州、台州刺史。曾师事啖助赵匡,传《春秋》学。以为《左传》长于叙事,但宣扬《春秋》 “大义”,则不如《公羊传》和《榖梁传》。综合[dàn]助、赵匡之说,撰《春秋集传[zuǎn]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等,开宋儒怀疑经传的风气。书今存,收入《古经解汇函》。

历史人物陆淳

陆淳(?~806),后因避唐宪宗名讳而改名质,字伯冲,号文通,唐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唐代儒家学者,经学家。
陆淳
陆淳曾任左拾遗,转太常博士,迁左司郎中,后又改为国子博士,历任信台两州的刺史,征为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淳与柳宗元吕温等人友善,同属于唐宪宗永贞(805~806)年间一批有心进行政治改革的人士。柳宗元以执弟子礼于陆淳为荣,"恒愿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与宗元入尚书同日,居又与先生同巷,始得执弟子礼。"(《柳河东集》卷三十一《答元饶州论{春秋)书》)且极称其学曰:"有吴郡人陆先生质(淳),与其师友天水啖助赵匡,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是光明,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传圣人之教,是其德岂不侈大矣哉!"(《柳河东集》卷九《陆文通先生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