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函

天主教耶稣会德国传教士
邓玉函,(Johann Schreck,1576年—1630年5月11日),天主教耶稣会德国传教士。生于康斯坦茨。1618年4月16日,随金尼阁里斯本启程赴东方。 1619年7月22日抵达澳门。同行的传教士还有汤若望罗雅谷、傅泛际。1621年到杭州传教。1623年到达北京。1629年,经徐光启推荐在历局任职,1630年病逝于北京,享年55岁。埋葬在北京滕公栅栏。著有《远西奇器图说》。他第一个把天文望远镜带进中国。他还是伽利略的朋友。[1]

人物介绍

字涵璞。瑞士传教士。1576年生于德国康斯坦茨(今属瑞士);1630年5月11日卒于中国北京。天文学家、医学家、力学家、机械学家。他先入纽伦堡(Nürnberg) 附近的阿尔特道夫(Altdorf) 大学学医,后就读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此时就与伽里略相识。1611 年,由于邓玉函在医学、天文学植物学等领域学识卓著,被由贵族费特里考·欠席( Federico Cesi)创建的[shē]猁科学院吸收为第七位院士,此举仅略晚于伽里略几天。该荣誉“为当时第一流科学家方能获得的殊荣。”可见,邓玉函的学术造诣非同一般。
明末清初,耶稣会会士不远万里,来华传教,揭开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这些耶稣会会士主要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欧洲各国。其中,德国代表人物汤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 ,“名业与利玛窦相并,堪称为耶稣会之二雄”,国内介绍研究得比较多。但同时与汤若望来到中国的另一位重要的德国传教士却较少受到人们及学术界的重视,他就是邓玉函。邓玉函在青少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聪颖过人,敏而好学。科学家F.切西(Cesi)亲王等于1603年在罗马创立著名的灵采研究院,次年邓玉函加入该院。1611年4月伽利略Galileo)成为灵采研究院成立以后的第六名院士,5月邓玉函随即成为该院第七名院士。他精于医学、博物学、哲学、数学,并且通晓德、英、法、葡、拉丁希腊、希伯来、迦勒底等多种文字。1611年11月1日加入耶稣会。邓玉函在来华之前已名满日耳曼,是明末来华传教士中学识最渊博的。
邓玉函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