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成书于1788年,作者是美国政治家、科学家、社会实业家及慈善家本杰明·富兰克林。[1]
《富兰克林自传》实际上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写给儿子威廉·富兰克林的家书。这部书由作者1771年动笔,前后历时17年之久。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鼓舞了几代美国人。[1]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最重要、读者最多的自传作品之一。[2]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体裁。[1]
内容简介
《富兰克林自传》的故事分为四部分,反映了富兰克林撰写这些部分的不同时期。第一部分写于1771年英国南部的都怀福德村,如述家常地叙述了富兰克林家族史和逸事、到他哥哥的印刷铺当徒、兄弟失和、独闯费城、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工厂等少年经历以及思想观的形成、合伙创办印刷所、创办讲读俱乐部、办报成功、结婚、建立订阅图书馆等经历。第二部分写于1784年巴黎附近的帕西村,在友人艾贝尔·詹姆斯和沃恩则的敦促下,他写了自传第二部分,提出了著名的十三种美德。第三部分写于1788年美国费城的市场街,描述了他的政治观,宗教信仰、编报心得、苦学多种外语、回到波士顿、读书俱乐部壮大、出入政坛、热心公益事业、事业取得成功、发明新式火炉、开办学校、关注市政建设、担任西北边防军务、自然科学成果、出使英国 、被扣在纽约等经历,其中以致兰卡斯特郡、约克郡和坎伯兰郡居民的公开信形式,记叙了富兰克林为军队征集战马和马车的故事。第四部分是前三部分的补篇,补记了富兰克林出使英国,于1757年7月27日抵达伦敦,不辱使命,于1762年11月1日返回费城。这部作品以1758年他52岁时的生活事件结束,富兰克林于84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