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英

东汉时期易学家
樊英,东汉安、顺帝时期易学家、术数名家,字季齐,南阳鲁阳(今平顶山鲁山县)人。[1][2]幼年到三辅(今陕西西安周围地区)学习《亲氏易》,后隐居于壶山。[3][4]樊英著有《易章句》世称樊氏学说,在学术上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后来身为一个县令就名动朝廷的陈寔,少年时也跟随过樊英学习(“英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学,以图纬教授。颍川[shí],少从英游”)。[yǐng]川陈宜是樊英学派的继承人,传播和发展了樊氏学说。[5][6]樊英长期隐居,收徒讲学。习京氏易学,兼明五经,又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着《易章句》,今不传。是渊博的儒生,即所谓的大学问家,这一点无可置疑。《后汉书》记载樊英先生从小就在三辅受业,通晓《五经》,尤其对《易经》尤为精通,乃是当世的权威性人物。[7][8]又传其曾为易学著作《易纬稽览图》、《易纬辨终备》作过传注。

生平简介

《易》学

主要事迹

樊英先生是东汉末年的大隐士,大学问家,他是南阳人,跟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君刘秀乃是同乡,大约生活在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之世,学问和德行俱都受到当世之人的推崇,他的行为也颇具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