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友

春秋时期吴国的太子、吴王夫差的儿子
太子友(?-公元前482年),本名姬友,春秋时期吴国的太子,吴王夫差的儿子。[1]
太子友的性格仁慈和善,他不喜欢杀戮和战争,更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当时吴王夫差在北方参加黄池之会。于是只有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出战。太子友主张再作等待,但王子地、王孙弥庸不听,坚持出战。同年六月二十日,王孙弥庸俘获畴无余,王子地俘获讴阳。越王勾践勾践大军到来,王子地据城防守。次日,吴越再一次开战,吴国大败,王孙弥庸、寿于姚被俘,太子友被杀。[1]

史书记载

《左传》哀公十三年: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余、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大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曰:“吾父之旗也。不可以见仇而弗杀也。”大子曰:“战而不克,将亡国。请待之。”弥庸不可,属徒五千,王子地助之。乙酉,战,弥庸获畴无余,地获讴阳。越子至,王子地守。丙戌,复战,大败吴师。获大子友、王孙弥庸、寿于姚。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也,自[jǐng]七人于幕下。[2]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