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同济-抖音百科
林同济(1906~1980年11月20日)[3],笔名耕青、独及、望沧,福建福州人。[9][4][10][1]中国哲学家、学者、政治学家、莎士比亚戏剧研究专家,[5][6]被誉为“战国策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1] 1920年,林同济随父到北京,入崇德中学读书。1922年,其从北京崇德中学毕业,同年夏考入清华大学。1926年,林同济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在密歇根大学留学。1928年考入伯克利加州大学,次年获硕士学位,任东方语言系讲师;1930年至1932年,其在加州大学和奥克兰米尔斯学院任讲师,讲授中国文化史。[2][1][12]1934年,林同济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比较政治学博士学位。[2][1]同年,林同济任南开大学政治系和经济研究所教授,兼《南开社会经济季刊》主编。[1]1937年,云南大学聘请他为文法学院院长,兼任政治经济系主任。[13]1940年,以林同济、雷海宗、贺麟等为代表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在《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形成颇有影响的战国策派。[13][12]1942年夏,林同济从昆明迁居重庆,到北碚复旦政治系任教。[8]1948年6月,林同济筹建的“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在上海开张,林同济任海光常务董事。[8][2]1949年,林同济任复旦大学政治系教授;1952年调任外文系教授,讲授英国文学史、英美小说、英国戏剧、莎士比亚读评、翻译理论等课程。[1]1980年11月,林同济因心脏病突发离世。[3] 林同济著有《文化形态史观: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天地之间》等书籍,[14][15]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丹麦王子哈姆雷的悲剧》。[7]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三种不同的境界,这三种境界最后回归与宇宙的天人合一。林同济一步步从历史走向哲学,再归皈宗教。他以自己的心路历程,印证了中国人心灵的丰富和复杂,从他这里,可以丈量出现代中国思想的某种深度和广度。[16] 人物生平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