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沭太子参-抖音百科
临沭[shù]太子参是中央种子目、石竹科植物,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7-20厘米。根长纺锤形,外皮淡黄色,疏生须根。茎细弱,方形,节部略膨大。临沭特产太子参在东南亚市场上一直享有很高盛誉。据史料记载: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故名童参。临沭太子参,指的是小型的五加科植物人参,临沭县种植太子参已有八十年历史,年产量八十万公斤,占到全国临沭太子参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太子参既是高级滋补品,又可入药 ,有补肺气,健脾胃、生津液等功效。 形态特征
临沭太子参,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7-20厘米。根长纺锤形,外皮淡黄色,疏生须根。茎细弱,方形,节部略膨大。叶对生,叶片倒披针形,茎端2对叶密集,平展成十字状,叶片全缘。花腋生,两型。茎基部者为小型闭锁花,萼片4;无花冠,雄蕊多为2枚,雌蕊1枚,常能形成多数种子。茎顶端花较大而开放,白色,花萼5片,花瓣5,白色,呈倒卵形,雄蕊10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胚株多数,蒴[shuò]果卵形或近球形,种子近球形,褐色或紫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被毛茸。 生长环境
临沭太子参生于阴湿山坡的岩石缝隙和枯枝落叶层中,多在疏松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10月栽种后,气温下降至15℃以下,地温10时℃,种栽缓慢发芽、发根,气温继续下降停止生长。早春出苗后,茎叶生长较快,根的数量和长度也在增加。3-4月地上部生长旺盛,现蕾、开花,此时根的生长随之加快。6月气温升高,种子成熟,地上部分生长停止,根部膨大达到高峰并得到充实。6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新根形成独立分株,进入休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