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荣(478年—539年),字子茂,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北魏、东魏官员,祖父是段信,父亲是段连。[1]段荣少时喜好历术,专攻星象。[2]
北魏末避乱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初投杜洛周,转从尔朱荣,复与大都督高欢定计起兵于信都(今河北冀州)以讨尔朱兆。在高祖未能攻占邺城时,段荣转运输送粮草给高祖,高祖进洛阳后,论功行赏,封段荣姑臧县侯,食邑八百户,转授瀛州刺史。段荣之妻是皇后的姊姊,故更得信任。历官为定州、济州刺史,山东大行台、大都督。元象元年(538),授仪同三司。[2][3][4]
二年五月段荣去世,年六十二。赠使持节、定冀沧瀛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太尉、尚书左仆射,谥昭景。皇建初年,配享高祖庙。二年(561),重赠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长子段韶继嗣。[2]
人物简介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也。祖信,仕沮渠氏,后入魏,以豪族徙北边,仍家于五原郡。父连,安北府司马。荣少好历术,专意星象。正光初,语人曰:“《易》云‘观于天文以察时变’,又曰‘天垂象,见吉凶’,今观玄象,察人事,不及十年,当有乱矣。”或问曰:“起于何处,当可避乎?”荣曰:“构乱之源,此地为始,恐天下因此横流,无所避也。”未几,果如言。荣遇乱,与乡旧携妻子,南趣平城。属杜洛周为乱,荣与高祖谋诛之,事不捷,共奔尔朱荣。后高祖建义山东,荣赞成大策。为行台右丞,西北道慰喻大使,巡方晓喻,所在下之。高祖南讨邺,留荣镇信都,仍授镇北将军,定州刺史。时攻邺未克,所须军资,荣转输无阙。高祖入洛,论功封姑臧县侯,邑八百户。转授瀛州刺史。荣妻,皇后姊也,荣恐高祖招私亲之议,固推诸将,竟不之州。寻行相州事,后为济州刺史。天平三年,转行泰州事。荣性温和,所历皆推仁恕,民吏爱之。初,高祖将图关右,与荣密谋,荣盛称未可。及渭曲失利,高祖悔之,曰:“吾不用段荣之言,以至于此。”四年,除山东大行台、大都督,甚得物情。东魏元象元年薨于中山,年六十一。赠使持节、定冀沧瀛四州诸军事、大将军、定州刺史、太尉公、尚书左仆射,谥曰昭景。皇建初,配飨[xiǎng]高祖庙庭。北齐孝昭帝皇建二年,高演病重,十一月,武成帝高湛继位,改太宁元年,重赠使持节、侍中、都督恒朔云燕冀瀛沧定八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谥昭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