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子

中国的学者、杂文家
何满子(1919年-2009年5月8日),原名孙承勋,浙江富阳县人,学者、杂文家。[1][2]
何满子早年受私塾教育,从小喜欢阅读,十三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了处女作《东北的炮声》。[2]18岁时,他到上海投入抗日洪流。从上海到武汉,又到延安,在原洛阳《阵中日报》主编程仲文帮助下脱离战干团,一路流浪到成都,从此开始报纸副刊的编辑写作工作。[3]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震旦大学中文系教书,受胡风案牵连被捕。1958年,在反“右”运动中,何满子被处管制,全家迁往宁夏中卫县,直至1962年才被释放。1964年,何满子回到上海,在上海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工作。1990年,何满子退休后,长期兼任七海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校教授。[2]2009年5月8日,何满子因病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1岁。[3]
何满子治学领域较广,主要着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代小说的理论探索;同时也研究历史,尤其是学术思想史。[1]代表作品有《五杂侃》《人间风习碎片》《中古文人风采》等一系列杂文集。[3]

个人经历

何满子自幼在大家族中接受西式私塾教育,7岁开始阅读《西游记》,10岁便以文言文创作故事。他的家庭教师中,有前清副榜教授文史,剑桥留学生教授数理化和外语。何满子曾自豪地说,他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剑桥毕业生的水平。18岁时,何满子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多个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