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镇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辖镇
凌家镇,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辖镇,是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现正积极争取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幅员面积48.86平方千米,人口37411人(2017),位于内江自贡之间,自古以来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地处内乐公路、内宜高速公路、内昆铁路线上,交通极为便利。该镇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花生、油菜等,境内有丰富的黄铁矿、灰砾页岩石英沙岩。特产丰富,气候宜人,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2019年1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内江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1号):撤销伏龙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凌家镇管辖,凌家镇人民政府驻骑龙路1号。[1]

历史沿革

清朝同治时期,内江县建凌家场,因场建于凌姓业地,故名。1913年,凌家场改为凌家乡。1934年内江县分区设署时,凌家乡隶属四区(驻茂市镇)。1937年,凌家乡析出中兴乡、永安乡。1947年,凌家乡改属三区(驻仁茂镇)。1951年3月,为适应土地改革,凌家乡分设凌东、凌南、凌西、凌北4个乡,隶属十区(驻白马镇)。1953年“民主建政”时,并凌南、凌西乡为联合乡,并凌东、凌北乡为群和乡,凌家场街区置凌家镇,中联、中和乡并入中兴乡,均隶属一区。1955年底合区并乡时,一区改为凌家区,中兴乡更名为方碑乡。1958年秋,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凌家镇、联合乡合并建立联合人民公社,群和乡改为五一人民公社,方碑乡改为方碑人民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联合公社改名为红星公社,方碑公社改名为兴无公社。
1970年12月,红星公社复名联合公社,兴无公社复名方碑公社。1981年3月,联合公社更名为凌家公社。1984年3月,凌家公社改为凌家乡,方碑公社改为方碑乡,五一公社改为五一乡。1985年8月,撤销凌家、五一两乡,合并置凌家镇。1989年11月,内江县凌家区改设为东兴区凌家办事处,凌家镇、方碑乡隶属凌家办事处。1992年8月,在撤处并乡建镇中,撤销方碑乡,并入凌家镇,凌家镇直属东兴区。1995年10月,原东兴区凌家镇划归市中区管辖,更名为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2004年,凌家镇辖何家坡、青杠坡、牛口桥、石鼓、古楼、小湾子、柳家嘴、潘家坝、蟠龙寺、牌坊坝、高洞、乌鸡冲、酒房沟、方碑、黄金、岩湾、尖山、八楞、砖房、花红、印合等21个村、179个组(社)和凌家1个社区、5个居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