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

四川省内江市下辖区
1
4
市中区,是四川省内江市下辖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地带中南部,沱江中下游右岸。[3]市中区行政区域面积386.2平方千米,[a][4]下辖9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89个村,59个社区。[b][5]截至2022年底,市中区户籍人口41.01万人,[2][6]2023年,市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79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一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10.5%、8.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3%。[7]
市中区古称“汉安”,于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设立,公元567年改称中江县,公元581年改为内江县,1951年,由内江县改称内江市。1985年,内江市升为地级市,在原内江市辖区设立市中区。[8]市中区有翔龙山摩崖造像、圣水寺、三元塔、曾家大院、钟鼓楼、黄鹤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鹤湖旅游区、乐贤半岛等人文、自然景观。[9]
市中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东连巴渝、西驰蓉雅、南通滇海、北接秦陇;4条铁路、5条高速贯穿全境,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是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枢纽和西南陆路交通重要交汇点。[10]市中区内无高山,也无平原。溪流、河谷、冲沟纵横交错,沱江蜿蜒曲折穿境而过,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河谷阶地、丘陵。[11]市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年平均气温17.6℃;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968.9毫米。[12]

名称由来

市中区古称“汉安”,于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144年)设立,取汉政权长治久安之意。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改称中江县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因避父讳(其父名“忠”),遂改中江县为内江县。1951年7月17日,内江县改为内江市。1985年2月11日,内江市升为地级市,并设立内江市市中区,以原内江市的行政区域为内江市市中区的行政区域,市中区由此而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