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顺大夫

金朝时期设立的文官官职
中顺大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官职称,最初由金朝设立,后被宋、辽等朝代所采用。在不同的朝代,其等级和地位有所变化。[1]

官职变迁

中顺大夫这一官职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更。在金朝时,它属于正五品中;到了元朝,它的级别提升为正四品。明朝将其作为正四品升授之阶,清朝则继续沿用了这一官职,且保持了正四品的地位。在明代,《金史》记载,六部在初期与左、右司共同管理事务,直到天眷三年才开始分别治理。其中,中顺大夫隶属于吏部。[2]

等级体系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中,官职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职位。以宋代为例,文官共分为九品,每品又有上、中、下三个等级。中顺大夫位于第五品下的位置,在这个级别的其他职位还包括朝请大夫朝散大夫和朝列大夫。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官职位,如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光禄大夫等等,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官僚体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