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帕夏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将军
易卜拉欣帕夏(英语:Ibrahim Pasha)是十九世纪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一位将军,他是穆罕默德·阿里的儿子,在1848年7月至11月作为摄政王领导国家。[1]
易卜拉欣出生于奥斯曼帝国鲁米利亚的德拉玛(Drama),位于今天的希腊马其顿地区,母亲是希腊基督徒。他的父母已经离婚。1805年,当易卜拉欣的养父正忙于巩固其在埃及的地位时,年仅十六岁的易卜拉欣被送往奥斯曼帝国作为人质。1813年,随着穆罕默德·阿里对阿拉伯发起针对阿尔沙特家族的战争,局势开始转变。到了1816年,易卜拉欣接替图辛帕夏成为驻阿拉伯埃及军队的新指挥官。三年后,即1819年的12月11日,他凯旋归来至开罗。182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任命穆罕默德·阿里摩里亚(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地方长官。然而在此之前的1822年,希腊人已经成功击退了由马哈茂德·德拉马里帕夏率领的三万大军。随后,易卜拉欣带领一支舰队和一万七千人组成的陆军前往支援,并于1825年在莫顿登陆。1826年,易卜拉欣的军队攻占了米索隆城。为了报复希腊人对当地居民的虐待行为,他将许多平民强行迁移到埃及充当奴隶,这一举动激起了欧洲列强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英国法国以及俄罗斯海军介入冲突,并引发了著名的纳瓦里诺海战。根据1828年10月1日签署的一项协议,易卜拉欣被迫撤出希腊领土。回到国内后不久,由于与朴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1831年穆罕默德·阿里派遣易卜拉欣前往征服叙利亚。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包括攻克阿卡城在内的重要胜利,使得易卜拉欣声名鹊起。不过好景不长,1839年6月24日在努赛宾取得最后一次显著胜利之后不久,因受到英奥两国联合施压而不得不放弃继续进攻计划,并于次年二月撤离该地。[1]
晚年时期,易卜拉欣逐渐淡出政坛中心舞台,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1846年他曾访问西欧各国;而在父亲因病无法理政的情况下,从1848年7月至同年11月10日去世前担任摄政王一职。[1]

简介

易卜拉欣帕夏(阿拉伯语:إبراهيم باشا、英语:Ibrahim Pasha)是十九世纪埃及的一位将军,他是穆罕默德·阿里的儿子,在1848年7月至11月作为摄政王领导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