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石,又名中华国画石,1996年发现于广西境内,形成于四亿七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故而又称古生石画。人们用勤劳和智慧赋予了石头新的生命,发掘出它那传神的美,打磨抛光后的石头自然呈现出细腻古朴、景观绮丽、丰姿艳彩、层次分明的画面,浓墨山水、奇花异草、古树松林、溪流瀑布、高山湖泊无奇不有,惟妙惟肖,既有轻描淡抹、清雅绝俗;也有浓笔重彩、抽象写意,纵使是国画大师亦难以描摹,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然形成的艺术品,每一方都是不可仿制的孤品。曾被中国政府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克林顿,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也将一枚国画石作为礼品赠送给美国纽约州政府。[1][2][3] 基本信息
草花石因石上画面多呈现单色或多色彩的草花状图案而得名,也有人因其具有浓郁的中国画笔墨意趣而称为中国国画石。其实,草花石的图案并不局限于草花,它可形成人物、花鸟、山水等诸多景,其审美特征也不局限于中国国画,具有版画、油画风格的草花石也不鲜见,只不过先入为主之故,草花石、国画石的名称逐渐叫了开来。
草花石属片层岩,一般用爆破法开采,获得的石料需经过切割打磨,才呈现出清晰的画面。石上不同的色彩由沉积岩形成,在成岩阶段得到致色物质的渗透,或自身染色离子以辐射方式析出,从而形成不同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