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基祯

朝鲜男运动员
孙基祯(1912年8月29日-2002年11月15日)是朝鲜日治时期的男子马拉松运动员。他出生于朝鲜新义州,年幼时就对跑步情有独钟。他每天要跑5公里的路上学,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到了15岁那年,他首次参加比赛,一举拿到了自己的首个冠军。1932年,他作为特长生进了普通高等学校田径部,这也成了他进军奥运会之路的一个起点。1936年,他在柏林夏季奥运会男子马拉松项目中夺得冠军,成为首位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夺得金牌与奖牌的朝鲜半岛运动员。由于当时朝鲜日本占领,孙基祯在德国只能以日本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参与奥运,并以姓名的日语发音Son Kitei参赛。但他在颁奖时特意用大会赠送的月桂树遮挡运动服前胸的日本国旗,并且在升起国旗时刻意低头。因而回到朝鲜后受到特别高等警察课监视,并被扣押了一份属于冠军的奖品青铜头盔。孙基祯曾担任韩国独立后的田径联盟主席及韩国体育协会会长。他于2002年在三星汉城医院病逝,享年90岁。[1]

个人经历

孙基祯,1912年生于朝鲜新义州,当时的朝鲜半岛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地,年幼时孙基祯就对跑步情有独钟,以至于他的母亲说他“不读书只顾跑”,索性给他买女孩子的鞋穿。他每天要跑5公里的路上学,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到了15岁那年,首次参加比赛的孙基祯一鸣惊人,年纪最小的他竟超过了所有成年对手,一举拿到了自己的首个冠军。
因为家境贫困,他没有升入中学,但他的“跑步”实力却改写了他的人生。
1932年,他作为特长生进了普通高等学校田径部,这也成了他进军奥运会之路的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