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

智能汽车之一
1
4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1992年诞生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ATB-1。[1][4]
无人驾驶汽车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英国德国发达国家便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5]1977年,日本的筑波工程研究实验室开发出了第一个基于摄像头来检测前方标记或者导航信息的自动驾驶汽车。1989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率先使用神经网络来引导自动驾驶汽车。[6]2011年7月14日,红旗HQ3首次完成了从长沙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2012年11月24日,“军交猛狮Ⅲ号”完成了114公里的京津高速行驶,这是一辆由黑色现代途胜越野车改装的无人驾驶智能车。2015年8月29日,宇通大型客车完成自动驾驶试验。2016年4月17日,长安汽车宣布完成2000km超级无人驾驶测试项目。2018年7月4日,百度厦门金龙合作生产的全球首款level4级量产自驾巴士量产下线。[4]

历史沿革

1966年,智能导航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里,SRI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Shakey是一个有车轮结构的机器人。在它身上,内置了传感器和软件系统,开创了自动导航功能的先河。1977年,日本的筑波工程研究实验室开发出了第一个基于摄像头来检测前方标记或者导航信息的自动驾驶汽车。这意味着,人们开始从“视觉”角度思考无人车的前景。导航与视觉一起,让“地面轨道派”寿终正寝。1989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率先使用神经网络来引导自动驾驶汽车,即便那辆行驶在匹兹堡的翻新军用急救车的服务器有冰箱这么大,且运算能力只有Apple Watch(苹果智能手表)的1/10。但从原理上来看,这项技术和今天无人车控制策略一脉相承。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也研制出了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