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额尔钦巴图-快懂百科
额尔钦巴图,蒙古族,嘎拉珠特氏,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原正白旗)人,也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外蒙古”自愿入籍的新巴尔虎蒙古族的后裔。额尔钦巴图的先祖巴德玛是1734年清廷任命的世袭佐领。额尔钦巴图一生虽历任要职,但他为人随和,不摆官架子,在牧民群众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1951年7月13日,额尔钦巴图因病在海拉尔逝世,终年69岁。中共呼纳盟地委、呼纳盟政府在海拉尔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称额尔钦巴图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党的忠实合作者、朋友和一代开明人士。 人物生平
青少年时代,额尔钦巴图在家学习满、蒙、藏文,后入海拉尔蒙旗学校学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接替父亲的职务,任新巴尔虎左翼正白旗第二佐第九代佐领;1921年又升任左翼总管(即今之旗长)。 额尔钦巴图担任左翼总管后,于1926年创办了新左旗有史以来第一所公办学校,招收各佐牧民子弟学习。次年,在他主持下,在阿木古郎附近兴建约10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总管衙门,结束了近200年的游牧式办公状态。同时,将学校迁于此地。此后,阿木古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额尔钦巴图还个人出资,兴建阿尔山庙,并在庙内开办喇嘛医学校,培养为牧民看病的喇嘛医生(即蒙医)。实际上,他自己就是一名蒙医好手,经常给牧民看病治病,分文不收,深受欢迎。1934年,总管衙门改为旗公署,额尔钦巴图出任首任旗长。 1936年4月“凌升事件”后,额尔钦巴图于同年6月任兴安北省省长直至1945年。其间,他利用有限的权力和个人在牧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如:为了改变逐水草而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倡定居游牧;婚事要简办,禁止索要大量的钱财物和牲畜;亡故者的遗体要深埋在地里,不要乱扔在草原上;喇嘛要在庙里念经拜佛,不要到牧民家里胡作非为;要讲究卫生。他还从新左旗、新右旗调出200头犍牛,无偿分送给索伦旗厄鲁特蒙古族的贫苦牧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