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日尔龙-抖音百科
尼日尔龙(学名:Nigersaurus)是一种体型相对较小的蜥脚类恐龙,生活在白垩纪中期的北非地区,约1.15亿至1.05亿年前。尼日尔龙的化石首次在1970年代被发现,但直到1999年,在发现更多的遗骸后,才正式命名为塔氏尼日龙(Nigersaurus taqueti)。尼日龙的属名 源于其发现地尼日尔,种名则是为了纪念古生物学家菲力·塔奎特。 尼日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头部类似铲子,嘴部状似吸尘器。尼日龙的体型相对于其他蜥脚类来说较小,长约9米,体重约4吨,相当于现代大象。尼日龙的头骨形态针对食性作出大幅度特化,上有大型孔洞与纤细骨头。吻部宽阔,长有500多颗牙齿;牙齿汰换周期极快约14天。颌部生前可能覆盖角质鞘。尼日龙颌骨的整道牙列相对头骨其他部位横向偏转,使所有牙位坐落在嘴巴前端,成为四足类的一个特例。其骨骼高度气腔化(充满连接气囊的空腔),不过四肢结构粗实。 尼日龙与近缘物种一同构成雷巴齐斯龙亚科(过去曾称为尼日龙亚科)演化支。尼日龙可能是种扫植者,头部贴近地面觅植。脑部侦测嗅觉的区域发育程度弱,脑容量则与其他恐龙差不多。关于尼日龙的头部偏向究竟是习惯性朝下方,或是如其他蜥脚类般的水平向,依然存在争议。尼日龙栖息于流域环境,可能以柔软植物如蕨类、木贼、被子植物为食。尼日龙是当地发现最常见的脊椎动物化石之一,并与其他巨型蜥脚类、兽脚类、鳄鱼共存。 物种学史
尼日尔龙(学名Nigersaurus)是一类体型相当小的蜥脚下目恐龙,属于梁龙超科。它们生存于白垩纪中期的阿普第阶或阿尔布阶,距今约1亿1900万至9900万年前。尼日尔龙是在尼日的Gadoufaoua的Elrhaz组发现,是这个动物群中最为常见的动物之一。它是由菲利普·塔丘特(Philippe Taquet)发现的,并于1976年所描述。并由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与其同事于1999年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