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唇鱼

鲤科光唇鱼属的一种鱼类
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是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的一种鱼类,又称石斑鱼、罗丝鱼。[3]
光唇鱼的特点为体稍长,侧扁。背稍隆起,呈低弧形,腹部稍呈浅弧形。头呈锥形,吻阅锥,明显向前突出。口下位,口裂呈弧形,鳞中等大,胸鳞狭小。体背黑褐色,至体侧逐渐转淡,腹部淡黄白色或乳白色。雌性体侧有6条黑横斑,雄性沿体侧有1条黑色纵条。胸部有玫瑰红色的渲染。[4]摄食藻类和水草。[5]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每年6月至8月在浅水急流产卵[6]生活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等地的山区小河流中。[7][8]
光唇鱼种类颇多。光唇鱼种和亚种有21个之多。其中云南光唇鱼,长度在15-20厘米左右,在2-3岁时达到成熟。市场热销的光唇鱼是体侧具有5-7条垂直条纹,体色鲜艳、味道鲜美,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卵一般有毒,人误食会引起呕吐、腹泻、头昏等症状。[3][5]

形态特征

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吻圆钝,吻褶短,未掩盖上唇,边缘光唇;成体吻部具粒状角质突起。口下位,马蹄形。上颌末端部达眼前缘垂直线,上颌围在下颌之外;下颌前缘几平直,具锐利角质,完全裸露。上唇比下唇瓣为狭,下唇瓣分为左右两侧,其间距较宽,约为口宽的1/3。唇后沟较短,在颐部中断,间距宽。须2对,均细长,吻须约为颌须的1/2,颌须比眼径稍大。眼中等大。背鳍外缘近于平截,其末根不分枝鳍条稍粗硬,但顶部柔软,后缘具细锯齿。鳞中等大,胸鳍鳞较小;腹鳍基底具一长形腋鳞;背鳍、臀鳍鳞鞘不显著。体灰褐色,下侧面淡黄色,腹面白色;背鳍鳍膜灰褐色;体侧具横带6条,暗褐色纵带1条。雄鱼纵带明显,横带不显著;雌鱼纵带仅后部稍明显,横带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