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伯特·维纳

美国数学家
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年)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主要创始人,[1]1894年生于密苏里州哥伦比亚,1964年卒于斯德哥尔摩[2]
诺伯特·维纳是犹太人后裔,他的父亲是佛哈大学的斯拉夫语言学教授,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科学书籍充满热爱。他在十四岁时从图茨学院数学系毕业,并在十八岁获得了哈佛大学数理逻辑博士学位。1917年-1918年,诺伯特·维纳任职于通用电气公司;1918年-1919年,诺伯特·维纳服役于马里兰州海军陆战队。[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伯特·维纳成功地将随机过程理论应用于火炮的自动控制系统。经过与多个领域的合作和长期努力,他于1948年发表了《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这一专著,标志着控制论学科的诞生。控制论是一门边缘学科,通过数学作为纽带,将自动调节、通信工程计算机和计算技术,以及生物科学中的神经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共同关心的共性问题联系起来。自出版以来,该书立即风靡全球,维纳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揭示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方法,并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和当代哲学观念的一系列变革。[2]1960年诺伯特·维纳退休,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荣休教授。[3]
诺伯特·维纳的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他能够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经常与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一起探讨问题和合作,在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寻找研究课题。这也是他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之一。他高度重视科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并富有创新精神,这是他创立控制论的关键。因此,他被人们公认为是在科学方法的卓越见解引导下进入新研究领域的典范。他的著作包括《控制论》和《控制论和社会》等。[1]

前言

维纳的父亲列奥·维纳是语言学家,又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出生于俄国,智力早熟,13岁就会好几种语言;他朝气蓬勃,富于冒险精神,18岁那年单独一个漂洋过海,移居美国;他刻苦自学,凭掌握40多种语言的才能,成为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这位才气横溢、不畏艰难而又性情急躁的人决心要使儿子在学术上超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