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巴

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
玛尔巴(1012年-1097年),原名却吉罗珠(Chökyi Lodrö),出生于前藏南部洛扎曲其普,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藏传佛教史上著名的译经大师。他在西藏传承了胜乐金刚等密法,并建立了噶举派的传承。[1]玛尔巴是帝洛巴的转世,他的法嗣是那洛巴,并将金刚乘和大手印传承带入了西藏。他被认为是从印度传授了许多金刚乘教法的重要人物,包括大手印和摩诃母教法。因此,他创立的噶举传承常被称为玛尔巴噶举派。玛尔巴是马迦派的个人学生,也是大成就者迈协巴和空行母的弟子之一。[2]

人物生平

玛尔巴(1012—1097),本名却吉罗追,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创始人,藏传佛教史上著名的译经大师。1012年,他出生于前藏南部洛扎曲其普,父名玛巴旺秋俄色,母名杰莫俄色。他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二。他自幼便对佛教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深入学习佛法,玛尔巴不惜变卖家产,多次远赴印度尼泊尔求法。在那里,他师从多位高僧大德,学习了包括“喜金刚”法、“密集”“大印”等在内的多种密法和经典,并成为了这些密法的精通者。[3][1]
在佛法学习结束后,玛尔巴在西藏的卓窝垅定居,并且授徒译经,兼营农、商业。他一生虽然并没有出家,但他的佛学造诣和学识使众多弟子前来求学。在他的佛法讲授下,许多弟子也都成为了藏传佛教界的杰出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米拉日巴。米拉日巴不仅继承了玛尔巴的全部密法,还将其发扬光大,为噶举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
玛尔巴在佛学上的成就不仅限于传承和发扬密法,他还致力于将印度的佛教经典翻译成藏文,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他翻译的佛教典籍几乎同时传播到中国内地及西藏周边的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对佛教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