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学名: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是豆科,大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长可达4米。茎、小枝纤细,托叶片卵状披针形,顶生小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均被绢状的糙伏毛,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通常短,花小,花梗密生黄色长硬毛;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花冠淡红紫色或白色,旗瓣近圆形,荚果长圆形,种子间稍缢缩,椭圆形,稍扁,7-8月开花,8-10月结果。 除中国新疆、青海和海南外,分布遍布中国全部地区。生于海拔150-2650米潮湿的田边、园边、沟旁、河岸、湖边、沼泽、草甸、沿海和岛屿向阳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稀见于沿河岸疏林下。 该种是家畜喜食的饲料,可栽作牧草、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种子及根、茎、叶均可入药。
基本概况
现状:渐危种。野大豆在中国从南到北都有生长,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都是零散分布。中国野大豆虽资源丰富,但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以及基本建设等原因,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野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海拔下限(米) 300海拔上限(米) 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