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匡庐图-抖音百科
《匡庐图》为五代时期荆浩创作的绢本水墨画[1],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2][3]《匡庐图》高185.8厘米,宽106.8厘米,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1] “匡庐”即庐山。[1]此图描绘的是庐山景色,采用全景式构图,山峰高远、深远皆具,充满欲升之势,雄伟缥缈又峻峭挺拔。山间有飞瀑、小亭、木桥,林木葱茏.岚气缭绕。[3]《匡庐图》的画面真实感较强,可以看出画家长期依山为伴,依山为师的真实写照。整幅画面笼罩在雄伟刚劲与寂寞幽静相互交融中,似乎是一个远离人间烟火的世界,空灵而又安祥。[1] 《国庐图》是五代山水画的一个典型样式。这种样式结构严密,气势恢弘,主客分明,层次清晰,既有高峻雄伟,也有深邃[suì]奥冥,空间辽阔。它至今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一种常见样式。[4]《国庐图》全画不施色,水墨结合,笔法严谨,体现了五代时期山水画走向成熟的特征。[3] 作品内容
图上有南宋高宗赵构所书“荆浩真迹神品”六字,另有元人韩屿和柯九思两人题诗。全图由下而上,由近至远,大致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境界上也从“有人之境”渐入“无人之境”近景处于侧面下端,一泓涧水间,有船夫悠然地撑着一叶扁舟欲停船靠岸,顺石坡而行,山麓中有屋宇院落筑立其间,竹篱树木环绕。屋后石径环山逶迤而上,长堤板桥,赶驴行人都被画家一一摄入笔端。中景里面,两崖之间有瀑布飞倾而下,击石溅花,轰然作响。瀑布之下座木桥横亘于溪涧之巅,一路上危壁嶙峋,松柏参差,这其间还坐落一方庭院,可见画家幽居深隐的情感趋向。最高处的景致虽然深远,却格外醒目:画面中轴有主峰赫然而立,直入云霄,浩渺烟岚,尽出其下,远近如屏的诸峰环拥相簇,映衬着主峰的高险与威仪。群峦之间,一条白练般的瀑布直落山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