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赉[lài]全称阿布赉汗(1711—1781年)是哈萨克斯坦著名的历史人物,哈萨克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杨吉尔汗的五世孙。[1] 阿布赉出生于18世纪初,当时哈萨克汗国经历了与蒙古准噶尔部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后,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个玉兹各自独立,互不统属。12岁时,阿布赉的父亲在与准噶尔部的战斗中阵亡,失去父亲的阿布赉随母亲流落至河中地区(即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早年的不幸经历造就了阿布赉坚韧的性格。16岁时他返回草原,投奔当时大玉兹的最高统治者托列毕。1735年,阿布赉成为中玉兹的军事统帅。1741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攻打哈萨克汗国。哈萨克中玉兹可汗阿布勒班必特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而撤退,派阿布赉率部应战。阿布赉表现英勇,战斗中击杀噶尔丹策零之子,但寡不敌众力竭被俘。在被囚禁的两年里,阿布赉近距离接触准噶尔部的文化习俗,学会了蒙古语,甚至同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等多位贵族建立了友谊。1743年,阿布勒班必特派遣使臣同准噶尔部谈判,赎回阿布赉。其时,哈萨克汗国已经具备了重新统一的条件。由于阿布赉军功卓著、威望崇高,被推举为统一全哈萨克汗国三个玉兹的大汗。1755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之后二十多年里,阿布赉汗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臣。阿布赉汗时期的哈萨克汗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同清政府和沙俄都保持交往,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创造了有利条件。[1] 鉴于阿布赉为实现民族统一和抵御外敌所作贡献,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通过多种形式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有多座阿布赉汗纪念碑;哈萨克斯坦1993年版100坚戈面值纸币上、2001年发行的独立日纪念邮票上都印有他的头像;2005年哈萨克斯坦拍摄电影《游牧战神》,讲述他的传奇经历;2008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开设阿布赉汗故宫博物馆;哈萨克斯坦还在“南都”阿拉木图开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外交学院——阿布赉汗国际关系和外国语大学。2017年4月,该校与西南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在哈萨克斯坦持续升温。[1] 人物生平
12岁时,其父亲被准噶尔人杀害,因此随母亲流浪至河中地区,他在16岁回到草原,为大玉兹的最高统治者,当时统治塔什干的托列毕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