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公振

中国现代著名新闻学家
戈公振是江苏省东台市人,名绍发,生于1890年,于1935年去世,享年45岁。戈公振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学家、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拓荒者。[1]
戈公振从担任《东台日报》编辑工作开始,自学成才,在1929年担任《申报》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兼摄影新闻社主任期间,以办报救国为宗旨。他把从国外学到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办报实践中。1930年5月,《申报》开始出版《星期画刊》。同年8月,戈公振在《生活》周刊发表《中国报界应有之觉悟》,主张各报协力合作,呼吁言论自由,发挥宗旨和特色,使报纸成为民众的喉舌。戈公振不顾个人危险,先后三次悄然进入沈阳城,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地点调查日军侵华真相。在他第三次夜进沈阳城时,被日伪军警发现后遭拘捕,经交涉后才得以释放。他回到上海后,撰写了《到东北调查后》一文,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热情赞扬东北义勇军的抗日爱国行动,深得国人的好评。[2]
戈公振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还是中国最早的报史专家,其著作《中国报学史》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专著,开创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先河[2]

人物生平

1890年11月出生在东台城里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