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奎光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程奎光,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早年在福州马江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技术,毕业后在满清海军中供职,官至镇涛舰管带。[1][2]然而,程奎光对满清政府的腐败堕落十分愤恨,于1895年加入兴中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同年,兴中会联络广东水师,准备发动乙未广州起义。然而,起义计划泄露,不幸失败。满清政府动用军警搜捕,程奎光和陆皓东等革命志士被捕,最终于1895年11月7日被处刑而死。[3][4]

投身革命

1895年兴中会积极筹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孙中山驻广州指挥,杨衢云香港,负责后勤供应及财政支持。1895年3月,孙中山多次访问日本驻香港领事中川恒次郎,声称拟奉康有为为统领,在两广成立共和国,要求日方提供步枪25000支,手枪5000支。同月16日,杨[]云、孙中山、谢缵泰等商讨以3000精兵攻占广州的计划,香港《德臣西报》的编辑托马斯·哈·黎德、《士蔑士报》的编辑切尼斯·邓肯都表示支持。不久,黎德并同意设法争取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的同情和帮助。
3月下旬,孙中山郑士良陈少白陆皓东等到广州,在双门底王氏家祠建立机关,借农学会名义活动。镇涛号炮舰管带、原福建马江水师学堂学生程奎光及其水师数百人参加起义。起义的基本队伍是:新安、深圳等地的会党,中日战争后遣散的部分营勇,三元里、香山等地的民团,北江顺德等地的绿林等。具体计划是以10月26日为期,由杨衢云率领集中在香港的会党分子三千人作前锋,进攻广州地方衙署,其他队伍分头埋伏在广州城内响应。孙中山等认为,这一天是夏历重阳节,不少人回省扫墓,有利于掩护起义队伍行动。为了争取列强承认起义军是交战团体,黎德和特·高文起草了对外宣言,香港律师、立法局议员何启和谢缵泰作了修订,陆皓东制作了以青天白日为图案的旗帜。
10月6日,孙中山广州《中西日报》发表由兴中会会员、基督教牧师区凤墀代为起草的《拟创立农学会书》,征集同志。书中,孙中山表示将翻译各国农桑新书,设立学堂,开设博览会,躬操耕作,以此启发农民,振兴农业。广州很多士绅参加发起。其中有一位孙中山的香山同乡刘学询,因操纵与科举考试有密切关系的赌博,成为巨富,权倾一方。他曾资助孙中山行医。一天,孙中山在香港访问刘学询,闭门密谈。孙中山称:“中国现要瓜分矣。”“中国人犹醉生梦死,不知国亡之无日。”“与其希求官僚之振作,不如运动草莽之奋起。”他向刘学询阐述了利用会党在广东发动起义的计划,要求刘学询支持,但刘学询认为《马关条约》已订,时机已过,仅仅依靠炸药进行暗杀,或联络“会匪”,容易重演“排外”事件,引起“瓜分”危机。孙中山意欲推刘为领袖,但刘学询称赞孙中山“年少有为”,要孙中山不要“妄自菲薄”。辞别时,孙中山向刘学询表示:“当缓图之。”不过,事后,孙中山并未停止活动,和刘学询之间仍然保持着秘密而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