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生花》主要叙述了明代女子姜德华之父因遭奸臣追害,为救父而同意被选入宫中,在路途中以跳河之举来保护自己的贞洁,不料被胡仙所救。乔扮男装出走,后来历经磨难,赴京应试,得中状元,建功立业,终于与表兄文少霞结为夫妻的故事。它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妇女处于屈辱地位及其不幸遭遇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夫权至上与妇女被迫反抗的可贵的精神品质,但同时含有一定的封建糟粕思想。
书籍简介
邱心如,江苏淮安人,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女作家,女书法家。她精诗词,工行草,著有传世的长篇弹词《笔生花》。 对于邱心如的生卒年月学界没有定论,鲍震培学者认为其生年为嘉庆十年(1805),卒年在1872后。盛志梅学者则认为其出生在1798年,卒年在1857年到1873年。邱心如出生于淮安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幼习诗书,事母至孝。她为了“聊博我、北堂萱室一时欢”,早在闺秀之年,就开始撰写《笔生花》的前五回。后来同清水潭(今淮阴市清河区清水塘)一张姓儒生结婚,婚后仍住在淮安卜宅于东门打线巷。因其家宅院有两道大门,当时被人称为“双重门张家”。 邱心如的娘婆二家,境况都很贫苦,后来舅姑(旧指公婆)及丈夫又相继去世,家境日趋困窘,生计几难维持。因此,她不得已又与唯一的老母同居,从此母女俩相依为命,景况是很凄惨的。正如她自己所说: “时逢冬至风光少,人到贫时世味谙”。在不堪承受的生活压力下,她一方面过着“惊米贵,苦囊空,不在愁中即病中”的清贫生活;一方面继续坚持著书。在饱尝了人世辛酸的艰苦岁月中,她前后用了约三十年的时间,以汗珠和泪水凝结成《笔生花》这部共八卷三十二回,近一百二十万字的宏篇巨制。成书之日,邱心如又用“留贻闺阁邀请赏,工暇消闲仔细评”的诗句,明确地表达了她的创作意图和对读者的评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