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鬼笔

鬼笔目鬼笔科真菌
红鬼笔,学名Phallus rubicundus,别名深红鬼笔,也有地方叫长虫花,在客家方言区因其味道难闻如鸡屎,所以也称之为鸡屎菌。属鬼笔目真菌子实体,菌盖近钟形,具网纹格。[1]红鬼笔于夏秋季在菜园、屋旁、路边、竹林等地上成群生长。多生长在腐殖质多的地方。[2]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高10-20cm。菌盖近钟形,具网纹格,上面有灰黑色恶臭的粘液(孢体),浅红至橘红色,被粘液覆盖,顶端平,红色,并有孔口,盖高1.5-3cm,宽1-1.5cm。菌柄海绵状,红色,长9-19cm,粗1-1.5cm,圆柱形,中空,下部渐粗,色淡至白色,而上部色深,靠近顶部橘红至深红色。菌托有弹性,白色,长2.5-3cm,粗1.5-2cm。孢子椭圆形,几无色,3.5-45μm×2-2.3μm。未成熟(未开放)的红鬼笔标本呈球形至卵形,呈白色,长2-3厘米(0.8-1.2英寸),宽1-3厘米(0.4-1.2英寸)。成熟后的子实体高达15厘米(5.9英寸),由一个中空的圆柱形柄支撑一个锥形至钟形的帽子。橙色至猩红色的柄向顶部逐渐变细,并且表面有孔。皱褶的帽子呈猩红色,高2-3厘米(0.8-1.2英寸),宽1-2厘米(0.4-0.8英寸)。最初被一层恶臭、黏滑的灰绿色孢子质覆盖。蛋壳在柄的基部作为囊状体保留。[3]
红鬼笔

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