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前苏联著名作曲家
1
2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Дмитриевич·Шостакович[1],英文: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2],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1]),出生于圣彼得堡,艺术学博士[6],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4]他曾经荣获苏联人民演员称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还曾被授予苏联国家奖章,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国家奖,西贝柳斯奖以及国际和平奖。此外,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科学院都曾授予他荣誉称号。[4]
1917年,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3]1919年,13岁的他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2]三年后,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在美国执棒了这首曲子,肖斯塔科维奇就此名扬海外。[7]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肖斯塔科维奇广泛地创作了许多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并从中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1937年10月21日,在列宁格勒,他第一次演奏他的《第五交响曲》,标志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进入到了成熟时期。[3]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肖斯塔科维奇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期间,他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并在1944年4月2日在美国初演了他的《第八交响曲》。[3]其中,《第七交响曲》也成为了二战苏联的最高象征。[8]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肖斯塔科维奇又连续写了一大批大型声乐套曲和标题性的交响乐[3]1960年后,肖斯塔科维奇成为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2]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晚年时期,肖斯塔科维奇又创作了近四十部作品,其中交响曲四部、弦乐四重奏九部、大型声乐套曲八部、电影音乐两部,重新修改的歌剧一部以及其它器乐协奏曲室内乐作品十五部。[3]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旋律,常以古典风格为基础,特别是阵音级“肖斯塔科维奇调式”的频繁使用,以及主题内调式的频繁突变,形成了其作品的主要特点。[9]他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2]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编号为147号,其中,获奖作品有三十余部。[3]肖斯塔科维奇的主要作品《第七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及《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卡捷琳娜·伊兹迈罗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2]

人物生平